婺源茶史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为著名茶区。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时,号称婺源“四大名家”的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被列为贡品。济溪上坦源茶叶脉洁白,香馥味醇,曾获嘉靖皇帝赏赐匾额。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清乾隆年间,婺源绿茶开始大量出口外销,成为英国贵族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宣统二年,龙腾人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珠兰、茉莉花数千盆为窨花之用,其花茶获农工部金奖。后俞仰清精制“珠兰龙井”,在1915年的美国“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用户评论
婺源茗眉茶啊,从小就见过我奶奶喝这个。她说这茶品性平和,还能清热降火,现在我想多了解一下它的历史根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写的真好!把我带回了童年时期,我们家附近的茶农也会生产这种茗眉茶,记忆里那个香气和滋味真是难以忘怀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婺源的茶文化这么悠久,这篇文章让我更想去亲自到婺源一探究竟,品尝一下传说中的“云雾缭绕”茗眉茶。<br/>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知道婺源风景优美,现在才知道他们这里的茶文化也这么深厚!想了解更多关于“眉状”的产地和发展历史,这篇文章让我对婺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道理,这文章写的挺干涩的,我想要的是更生动的讲述,图片也好少啊?<br/>希望作者能够在故事中加入更多细节,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茗眉茶的历史变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博文才知道原来《红楼梦》里说的“玉脂香”、“龙春茶”就是这种茗眉茶!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古代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中说茗眉茶是清代时最为兴盛,但我觉得它现在的发展和普及也十分可贵啊! 希望以后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文章里提到的很多历史典故比较难以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够在博文中添加一些更浅显易懂的解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介绍得非常全面,让我对婺源茗眉茶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很想知道这种茶如今还有什么特别的工艺和收藏价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茗眉茶只是种普通的茶叶品种,没想到它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篇博文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种茶叶。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在婺源喝过很多种茶,但是没听说过这么特别的“茗眉茶”。文章里描述它的滋味和形态都很吸引人, 我想去品尝一下这个传说中的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写的有些过于学术化了, 希望可以加入一些更加生动的语言和图片, 这样更容易让普通人理解和阅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的“云雾缭绕”真是很诗意啊! 我很喜欢婺源的自然环境,也喜欢茶文化中那种岁月沉淀的味道<br/> 。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描述了茗眉茶的历史变迁, 但并没有详细介绍它的品鉴方法和功效。希望作者能够在后续内容中补充这些信息, 这样的博文更完整更有意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p>婺源的风景一直很有名,原来他们的茶文化也很精彩啊! 这篇博文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p>.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茗眉茶“云蒸雾绕”, 真是太有画面感了! 我已经开始期待去婺源亲自体验这种美妙的视觉和味觉盛宴!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只听过这种茶名,从未品尝过。这篇文章让我对它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现在迫不及待想去寻找一杯正宗的茗眉茶。<br/>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太专业了,我对茶叶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有些地方很难理解。 希望作者可以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