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营业额没到一个亿,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某个声音卖茶。请原谅我的无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营业额没到一个亿,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某个声音卖茶。请原谅我的无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喜剧之王沈腾的第一场相声表演是和小平克雷。
当时两人算是相声舞台上的初次合作。虽然默契不够,但他们因为新颖的段子赢得了不少掌声。
那个笑话很讽刺,很虚荣,很夸张。
沈:你的工资是多少?
岳:不到一百万。
沈(吃惊地):多少钱?
岳(傻笑):三千五。
沈(淡定):那我比你高,还有年终奖。
岳(大惊失色):什么,你有年终奖金?多少钱?
沈(炫耀):不到一亿。
岳(着急):你就告诉我多少钱吧。
沈(得意):五千八。
……
观众笑了。
看,明明是几千块钱的收入。在夸夸其谈的人嘴里,可能关系到几千万的收入,甚至上亿元。
这种夸张的性爱,张大器虎皮的做派,是有些人与生俱来的。
在福州话系统中,这种行为被称为“贡帕”。
就是爱吹牛,爱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等等。
这种人在福州会得到一个约定俗成的评价,叫“雅帕”。
而人自然对不务实总爱整事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在乎。
曾几何时,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我感觉耳朵里安静了很多。
但是,自从某声开始了卖茶的戏码,这些爱低头的人又出发了。
我不知道这种魔力从何而来,但某种声音将这些拱地世界的大师、吹牛世界的专家和YY世界的顶级流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了他们的平台上。
在某声的间里,在某声的短视频里,所有的“拱牛”都在卖茶。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随便刷了刷。是一个东北女人大声喊:我一带了300万的货,小绿橙的发货都局促了。
刷下来,另一个山东女子也在一个看起来像仓库的间里,在空无一物的大空间里,随意走动,放着几盒茶叶,展示着自己的茶叶。最后我会自豪的说:年利润200亿,我是茶界第一女主播。
回头一笑,很像朵儿胶囊的广告模特——“中年胖脸版”。
再往下拉,一个鞋拔子脸,脑门的酒窝美女跳了出来。正宗桐木关金俊美送一套茶具200半斤。
在她的广告里,她是某个音的前三名茶主播。每天有几十万粉丝在间在线,年成交额超过150亿。
刷出来后面是个山东大叔,卖普洱茶的。专卖9.9老班章,40年义乌茶,100年熟茶。在他的商品体系里,卖老白茶是小弟的水平,是不屑的。
据据说是民间媒体人整合的信息,山东大叔的间带货能力很强,每天一场,400万货。
村姑陈给他算了一下。一年365天之后,营业额.我手机的计算器都是emmo的。成交额14.6亿。
仰望着这些永远以亿为单位的“某音茶频道销售精英”,村里的陈大妈和李麻花自愧不如,只能默默在山上种茶。
茶业主播什么时候开始守口如瓶,也就是单场销售额算“百万”,年营业额算“上亿”?
从某声的“生态链”形成的那一天开始。
没错,这个生态链其实就是自然界最常见的“食物链”,而普通消费者,很不幸,是这个食物链中最底层的群体。
俗称“鱼”鱼。
前一条鱼是动词,后一条鱼是名词。
主播们在平台注册,借助平台新的流量扶持政策,新注册的主播有了一夜走红的惊喜。是四位数的在线人数,让这些从未闻到过流量香味的业余茶主播尝到了疯狂的甜头。
于是,他们拼命寻找最便宜的商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单价,给这些产品冠上背景过硬、技术水平好的帽子,以求成交。
这种思路包装出来的最好的“产品”,就是上面说的某音卖给疯子的“9.9老章”。
对于这种纯属虚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产品,村里陈大妈一直认为是投机者的杰作。
不值一提,试一试就受不了。
但普通消费者没那么理性,也没那么了解茶圈。于是,它们一浪高过一浪,变成了被鱼(v .)吃掉的那块鱼(n .)。
当“9.9老班章”式的“廉价高端茶”(请原谅我用这么别扭的词组来形容这些茶界捏造的奇景)销量越来越高,甚至有回头客的时候,这些茶界新主播疯狂了。
原来茶叶这么好卖。原来卖茶叶这么容易就能赚到——元。以前他们没触网的时候,线下做别的生意。那笔钱很难赚。就算最后赚了一笔,账期也很长,钱不到位是常有的事。
就算打官司也没用。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例子很多。
以某种口吻卖茶,其实是让他们一夜暴富。虽然卖的茶叶不是真的,产地、工艺都不是真的,都是“蹲着”的,但是白花花的钱在他们手里,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的金额呈现在手机短信里,他们只好赶紧把留在心里的良心杀了。
披上更厚的皮,更黑的心,一夜之间把更多更便宜更高端的茶叶摆上货架。
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新主播,新人期已过,平台推荐量也下降了,间人数减半,销量也大幅缩水。
我们做什么呢难道这条赚钱之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昙花一现消失了?怎么舍得?
平台的广告适时地出现在他们的后台信息里。
原来投广告就可以继续在平台里获得大量的推荐,得到大量的流量,以及斩获更多的粉丝,产生更大的销量。
于是他们把之前从平台上赚来的钱,投进了平台的广告里。
果然,间人数重新升至五位六位,产品的销量也达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峰值。
自此,主播们与平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相互成就,彼此共同成长。
他们获得了平台给予的无数荣誉和推荐,成为了平台评选出的十大头部号,十大青年标兵号,十大.
这些荣誉,帮助主播们在更多陌生的普通消费者那里赢得了信任,获得了更大的销量。
而平台,也收获了主播们贡献的广告费,以及其它的更多的费。
再加上口罩这几年人们生活的特殊性,这般互相成就的好日子,如百川奔流入大海,生生不息。
2019、2020、2021、2022、2023,数一数,也有四、五年了。
这几年,主播们背靠平台,赚得盆满钵满,而平台,也因了这些贡献能力超强的头部主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正是从这里开始,主播们的宣传口风都变了。
动不动就是营业额上亿,动不动就是单场带货几千万。
看着这些数字上的繁荣,看到这些夸张的销量数据,人们不由得怀疑起后口罩时代的那甚嚣一时的经济下行理论来。
不是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么?为何某音的茶叶还如此鲜花著锦烈火烹油?
殊不知,如果没有这些夸张的数字做宣传,又哪能有那么多资本挤破了头进入某音,挤破了头去做带货主播,挤破了头去投平台的广告让平台数票票数到手软呢?
在某音茶叶带货最火的时候,村姑陈曾经买过几个间的茶叶。
留的是村姑陈的名字,竟然他们也给我发货了。可见我在某音是多么地默默无闻。
这些茶有的是100块钱五盒的正岩水仙肉桂大红袍组合;有的是200块半斤的金骏眉;还有400块钱半斤的老丛水仙,180元的九龙窠肉桂.
打开无一例外地颜色花杂,气味繁杂,重量超重——最轻的9克一泡,最重的11克一泡。
泡起来喝的感觉就是,香气易散,汤水单薄。
我是快出水的冲泡方式,但这样快的出水,茶叶照样不耐泡,4-5冲就断崖式下跌。
如果坐杯,每冲坐杯30秒以上,那到6冲之后香气滋味浓郁程度降低,到9冲之后汤水变淡,尚属正常。
但快出水,每冲7秒出水还不耐泡,4、5就基本没味道了,那就肯定是品质的锅了。
另外,各种茶的品种香,基本没有。
大红袍没有木质香,水仙没有兰花香也没有醇厚感,肉桂没有桂皮香,金骏眉打开全是黄色的细叶子,哪有芽头的影子?
这样的茶,从前大多数时候是放在菜市场卖的,只有那里聚集着众多的老年人,想喝茶又不想出太多钱,买这种只有一点点味道的茶正合适——拿只玻璃杯或搪瓷杯,撮一撮茶叶泡进去,可以无限续杯一整天。
第一冲还可以闷得很浓来喝,满足所谓的“老茶客”的味蕾。
但现在,这样的茶堂而皇之进入了互联网,加上精美的包装就可以在某音的间里收割中轻年茶客的腰包,比之从前只在菜市场出现的命运,这运道,不知道升华了多少倍。
感谢某音的存在,让这些“菜市场茶”,有了成为“平价高端茶”的机会。
它们鸟枪换炮,华丽转身,逆袭成功,成为了茶界励志的典范。
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菜市场茶一战成名的背后,是无数依托着互联网长大的中轻年茶客受伤的肠胃和渐扁的钱包。
他们原本可以用稍微多一点的金钱支出,去购买山场正宗而工艺精致的好岩茶,哪怕量少一点,但货真一点,品质高一些,对身体没有伤害。
他们原本可以一窥正岩茶的门径,拥有学会和喝懂正岩茶、辨识好山场好工艺的机会,然而,这些由“菜市场茶”化妆而成的“平价高端茶”在某音横空出世后,利用人性弱点施行着蝗虫似的倾销手段,
激发着广大中轻年茶客的廉价消费观和省钱磁场。
本着节省的原则,广大中青年茶客树立起“用最少的钱买最靓的茶”的Flag,把自己的私房钱、加班费、过节费等等可以自由支配的、不属于家庭共同生活开支的费用,
统统交付给了在某音间邂逅的这些“平价高端茶”。
9.9的老班章,200块的金骏眉,199的九龙窠肉桂,100块的牛栏坑肉桂.
有便宜不占是笨蛋。
9.9能买到的茶,谁还会傻到花999去买?
这些茶让中轻年茶客们尝到了购物的乐趣与消费高端茶的快感,却只让他们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在间全款买下这么多高端茶之后,余下的钱还可以承担一顿沙县情侣套餐(拌面+扁肉)的费用,实在是太划算了。
妈妈知道了,会庆幸养了个会当家过日子的宝宝。
花无百日红。
世事有兴就有衰。
当下的某音茶圈,一派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有的头部落马了,有的头部在战战兢兢,还有的头部正在被查。
其它的,有人自危,有人还在拱趴售假,抓紧一切时间,尽享落日之前的最后一缕阳光。
而消费者们,不知内情,仍旧在某音享受着“平价高端茶”的狂欢。
回顾2019-2023,我们眼见着头部主播们起高楼,宴宾客,再眼见着主播们楼塌了。
只能说,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茶品和人品,是一个品牌永远为消费者记住的,先决条件。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后记】
雨夜,闲坐喝茶。
李麻花从一堆武夷山的八卦里抬起头来,星眼朦胧地问我,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年营业额一个亿?
我失笑,摸摸她的头,温柔地对她说,妹妹,我们连两百万都实现不了,一个亿太远,别想了,会秃头的。
她拿出计算器算了算,以一单200元计,一年一个亿,要做50万单才够。
以目前我们仓库的发货能力,嗯,哪怕丫头们365天不休息、发到手抽筋还发不完——一天要发1370单,顺丰整个站点全为我一家服务了。
SO,那些一年做一个亿,一年做几十亿,一年做几百亿的人,发货是怎么发的呢?
脑袋里发的呀,李麻花嘲笑我的无知。
是的,他们在编造一个亿甚至几十几百亿营业额的时候,压根儿忘记了发货这件事。
也是,这种虚假繁荣,只需要有营业额就好,至于发货,谁会关心呢?
关于营业额没到一个亿,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某个声音卖茶。请原谅我的无知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