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这是关于家谱作用的陈述。《沙湾彭氏五修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为民国31年彭国钧主修,是安化沙湾彭氏家族重要的史料,我们从仅存的数册族谱中,发现了一些与安化茶业有关的史料,这些藏在《彭氏族谱》中的安化茶故事,既见证了安化茶业的繁荣,也见证了彭氏家族以及彭国钧、彭先泽父子为安化黑茶所建立的功勋。
心系安化茶业的彭国钧
彭国钧,字全方,亦字泉舫,又号潜舫,晚年自号看春雨耕斋老人,《族谱》中刊登有攸县知名人士彭运斌所作的《全方先生事略》一文,文章从幼年及少年时代、教育、民意代表、党务、行政、地方事业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彭国钧的事迹。文中涉及彭国钧与安化茶业有关的内容如下:
1、追回被省财政扣留的茶捐,用于安化教育。“清末,安化于省设中学,先生任管理干事。县之茶行用捐岁数千元,久归省库,县人请之,收回充县学款”。
注:1910年,在长沙的安化同乡创办旅省安化中学,培养安化籍学生,彭国钧担任管理干事。为了办好该校,当时的安化政府以茶捐的形式,募集了数千元款项,存放在省财政,准备用于学校开支,由于学校在1912年并入长郡中学,此款项一直未使用,县里在彭国钧的帮助下,将该款项要回,补充县里的教育经费。
2、在安化酉州及褒嘉村购置田山、园圃作为修业农校的实习基地,在修业农校开设茶业科,培养茶业人才。《族谱》中记载:“民十六年,复任修业校长。积极谋发展,省垣购置房产,新开铺加购田业,安化酉州及褒嘉村购置田山、园圃共约二千亩为农场。而校基已固,校誉亦日以隆起,经办农学实科、农艺师资科、农艺科、园艺科、农村合作科、茶业科并附设小学三所。”
3、成立安化茶业维持会,组建茶农合作社;将湖南茶业讲习所迁至安化。《族谱》中记载:“安化茶叶岁产千数百万元,近感衰落矣。民元7年设安化茶业维持会,并请政府将岳麓山茶业学校移安化。抗战军兴,茶商裹足请求中央及省政府贷款采购,又组茶农合作社,以谋茶业之改良,促成茶砖内销,地方益以活动。”
注:文中“岳麓山茶业学校”即湖南茶业讲习所,1915年湖南省建设厅在长沙小吴门外大操场旁,开设湖南茶业讲习所,1916年迁长沙岳麓山,1920年迁往安化小淹,1927年迁至黄沙坪,1928年停办,改为湖南省茶事试验场。
晚年从事茶业的彭怡舫
彭怡舫是彭国钧的弟弟。翻开长沙市修业小学的历史介绍,有这样一条记录:1903年,黄兴离开日本回到长沙,在明德、修业两校兼课,暗中进行革命活动。修业创办人之一黄昌浚和彭怡舫等在校密制炸弹,准备参加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
这条史料,在《族谱》得到了应正,《族谱》刊登了清朝举人、雅礼中学语文老师魏圣俞写的《彭怡舫先生六十寿序》,文中记载“继投长沙新军,充士兵;旋入胡氏中等工校,习简易职业;修业学校延充会计员。始与同盟会黄昌浚交好,参加革命运动。辛亥湖南光复之先数日,先生与黄君于修业秘制炸药。未几,黄君以功显,先生口不言往事,亦未与黄君往来。”
辛亥革命胜利后,彭怡舫在安化、湖北武阳、新堤关等地任职。文中记载“先生倦游乃营茶业,操奇计,赢有所获,蔗境弥甘,具徵晚福”。
《寿序》介绍彭怡舫晚年从事茶叶经营,富甲一方,由于史料所限,其具体经营情况暂时无法知晓。
刊登在族谱中《安化黑茶序》
《安化黑茶》是彭先泽的一篇重要著作。他为该书作序,《族谱》全文刊登,可见它的重要性。
彭先泽早年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从事水稻研究,他的译著很多,如《稻作学》《气象学》《水稻之育种与遗传》《今日之作物育种问题》《辽吉黑三省之稻作》等,为何在《族谱》中仅仅刊登了《安化黑茶序》呢?
从序言中不难找出答案。序言记载:“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奉令襄办湖南省茶业管理处处务。九月衔命来安化兼办试压茶砖事宜,就江南坪租屋设厂工作。一年以来,对于黑茶悉心研究。惜乎安化黑茶鲜有典籍可考,采制方法如何,运销情形如何,贸易状况又如何,千数百年之黑茶市场,有何不当情事,究应如何设法改进,必为我茶业界同人亟求了解之各问题,而皆茫然无所寻释也。爰于公务之暇,或考之书史,或寻阅碑石,或询之乡叟茶工,经八阅月之时间,编述《安化黑茶》一书,内容务求翔实,文字不暇藻饰,或亦可供研究茶业者之参考焉。”短短的一段文字,交代了写作《安化黑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经过,彭先泽不愧为对中国黑茶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第一人。
有意思的是,《族谱》刊登的《安化黑茶序》结尾为“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吉日,湖南茶业管理处副处长兼砖茶厂厂长彭先泽谨识”,而我们平常见到的《安化黑茶》一书中序言的落款是“民国二十九年六月彭先泽于安化江南坪砖茶厂”,两者有所不同,《族谱》中的落款显得更为正式、全面。
仇鳌赋诗沙湾渡
小淹镇沙湾渡口是交通要道,运送黑茶和货物的必经之地。《族谱》刊登的“沙湾续八景”把沙湾渡口“渡头湍激”作为一景。
记载如下:“沙湾渡口为上下通衢,东自益阳、宁乡,西至新化、溆浦、沅陵等县,往来旅客悉由之。因水之廻环湍激而渡头较险,自昔渡口凡三,曰上渡头、曰中渡头,今之通行则下渡头也。族人于此有规定:水涨时,非年富力强习水性者不许驾船。船有选择,载人有限制,慎之也。然为交通要道,行旅仍络绎不绝,茶业盛时,尤有熙来攘往之概焉。”
民国参政会参政员湘阴籍人士仇鳌是彭国钧的朋友,《族谱》刊载了他所作的《沙湾续八景诗并序》,诗中《渡头湍激》如下:“沙湾渡口看熙攘,上去辰阳下益阳;香茗年时行万里,好编食货叩兴王。”诗中描绘了沙湾渡口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
注:《族谱》中刊登的“沙湾八景”分别为:香炉接汉、青兕廻澜、白沙凝屑、璇纹绕秀、灵璧挥甘、渔火连宵、仙岩霁晓、笔架凌霄;“沙湾续八景”分别为:一水长环、五村隐列、渡头湍激、溪口回旋、渔舟晚歌、稻田春雨、江边陶墓、山麓彭碑。
彦清公捐田为茶亭
安化是山区,古时候交通运输非常不便,运送茶叶等货物靠肩挑马驮,翻山越岭,十分辛苦。于是,人们修建茶亭,煎泡茶水,供挑夫、行人歇脚休息,饮茶解渴。
茶亭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没有收入。它的运转大多依赖乡民赞助或作为地方上的开支。为了保证茶亭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茶亭拥有一块自己名下的山林或田产。这些山林或田产的取得,一般由当地的乡绅、富豪捐赠。
沙湾彭氏族人也不例外。《族谱》中刊登有《彦清公捐田施茶碑序》和《沙湾渡口茶亭序》两篇文章,详细记录了彦清公捐田兴建茶亭,维持茶亭运行的史实。
《彦清公捐田施茶碑序》一文结尾记载:“计批白沙溪牛寨湾水田六丘以为施茶之资,永远不准变卖。”
《沙湾渡口茶亭序》全文如下:“沙湾渡口,通衢也。倦者憩于斯,口渴者饮于斯,茗战数杯,舟浮一叶,倦舒而渴亦解焉。葢自九乡各姓设议(义)渡,我祖彦清公施香茗口碑,堪千古矣!维思北岸虽有茅店,沽酒或愁无钱,而烹茶亦无胜地,爰建小亭于南岸,以便憩者、饮者,村之诸君子赞且贺,曰宜呼为憩饮亭。至于木石瓦甓、工资身任者不书,而基地乃陶芭庭所施也,并记之。咸丰丙辰嘉平月上浣吉日。俢主里人彭豹章自序,房弟国学文章酉山书,石匠本邑龙四聪刊立。”
史料千秋,不知茶亭是否还在?
用户评论
真是意外!居然还有《彭氏族谱》里记载安化茶的故事。看来这支茶的历史底蕴比我想象的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品尝一下,感受这份传承的味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真感人啊!看得出来作者对安化茶和家族历史都非常热爱,将两者的关系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希望《彭氏族谱》这本书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老人家说过,安化茶和我们村的关系密切,没想到真的藏在了一个古老的族谱里!这真是个好故事,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更感兴趣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挺好的,把安化茶文化与家族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故事感。我之前知道安化茶是名茶,但了解到这样的背景让人更加珍惜它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疑问,文章提到彭氏族谱记载的安化茶,是种植品种、制作工艺还是品尝心得?这方面细节能讲得更清楚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老一辈人来说,或许《彭氏族谱》和安化茶息息相关,而年轻一代可能不太了解。希望通过这种故事能够让更多人了解 安化茶的文化内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看了这篇评论后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特别的故事性和震撼力。 感觉就是一些泛泛的说辞,缺乏具体的细节描写和故事性渲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族谱里记载的历史往往是真实且重要的,这个《彭氏族谱》中的安化茶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和启迪,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家族的兴衰,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关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安化的名字和茶叶有关,“安”字本身就意味着平静、安宁,而安化茶这种清香甘醇的味道更让人心静神怡, 这篇文章将安化茶的历史娓娓道来,令人印象深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彭氏族谱》里记载的安化茶故事确实非常有趣,但我觉得文章缺乏一些更具体的细节和论述,比如对当时家族人对安化茶种植、制作、饮用的具体表现的描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安化茶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这篇评论文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原来,这个茶叶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丰富的家族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想补充一点,在《彭氏族谱》中记载的安化茶或许只是其中一个篇章,我相信还有很多关于安化茶的历史和趣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标题比较吸引人,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心。但读完后我感觉故事有点扁平,没有太大的起伏或让人惊艳之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安化茶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味道,而这篇文章似乎过于注重历史背景,忽略了品质方面的细节,让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安化茶口感的描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评论后,我觉得族谱的研究很有意思,特别是那些与民俗文化和生活习俗相关的记录。或许我们可以从《彭氏族谱》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安化茶的发展历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像一笔简 sketch ,没有完整的讲述。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具体的细节描述,比如家族成员对安化茶的评价、生产种植过程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等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文章主旨清晰,将安化茶与彭氏家庭历史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研究人员关注《彭氏族谱》并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为我们揭开更多关于安化茶的秘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