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茶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茶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最近,一部国产电视剧火爆荧屏,口碑一路上扬,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马伯庸原著小说,易烊千玺和雷佳音主演,豆瓣10万人看过,给出了8.6的高分。
这部剧就是《长安十二时辰》,凡是看过该剧的人,无不为其中的细节还原而折服,很多人觉得这简直就是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的唐时长安。
他和很多古装剧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真实。在这部剧里,终于没人见到唐代皇帝就高呼“皇上万岁”了,因为,唐时皇上的称谓是“圣人”。
颁布圣旨的时候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还有,剧中还为我们科普了唐朝人见面时的礼仪——“叉手礼”,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诗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好友见面,就先叉一叉,这一礼数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有过体现,在电视剧里几乎很难见到。
正是对这些细节的重视和刻画,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大唐,让大家在观看的时候更有代入感,也体现了剧组工作人员的认真考究。
而作为爱茶的人,自然会留意到电视剧里关于唐朝喝茶时的方方面面。
比如剧中茶汤的体现。
剧里的茶汤,和我们如今的茶汤有很大区别。唐代的茶汤,混合了葱、姜、花椒、大枣、桂皮、橘子皮、薄荷叶等料物,另外还要往茶汤里加盐,非常重口。
第五集太子召见李必时为其煎茶时的动作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工作人员的缜密。
这一动作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却是唐代独有的痷茶法。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提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意思就是喝茶时要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加入沸水后饮用,这就是痷茶。
唐朝时的《宫乐图》就描绘了唐代宫廷侍女聚会饮茶、品茗听乐的场面,也是唐代痷茶法的再现:数十仕女围坐案前,案桌中间有一大茶海,上置一长柄勺,每人面前放一茶碗,一位仕女手持长勺在分茶,比现在爱喝星巴克的女白领讲究的多。
除了在饮茶方式上尽量还原,在茶具上也是相当考究。
比如,剧中李必为何监奉茶时用的品茗茶具是越窑秘色瓷,原形就是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
秘色瓷是由陆羽发扬光大的,陆羽认为,越窑瓷杯宜于茶汤,可以使茶汤呈现绿色,这位唐朝的KOL这么一说,一票文人雅士开始纷纷作诗赞美越窑,越窑瓷杯的地位也扶摇直上了。
在香铺中出现的白瓷短流执壶也是唐朝标准样式,那个时候的执壶可以装酒也可以装茶,到了宋代,煎茶变成了点茶,为了方便使用,短流执壶就变成了长流执壶。
但是在茶具上也有微瑕,比如右相林九郎李林甫家出现的高台样式的瓷盏本为北宋瓷盏,此次穿越到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纰漏。不过比起“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这种抗日神剧,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十足的业界良心。
唐代饮茶方式以“煎茶法”为主,制茶形式主要是“饼茶“,这种茶含水量高,成型后要人工干燥或者自然干燥,饮用时要先烤茶,否则很难讲饼茶碾碎成末,品饮时很难保持茶的香味。
关于煎茶法,并未在剧中得以完整体现,对爱茶人来说可能是个小小遗憾,今天小懂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唐时风靡的煎茶法步骤,让大家领略一下唐人饮茶的风采。
煎茶步骤
1、烤茶、碾茶
备茶时,先在火上烤茶饼,将烤好的茶“承热”用纸囊存储,“精华之气”不会散失,茶饼冷却后,将其放入“碾”中磨成末状,再将碾好的茶末放入罗、盒中筛分。
2、选择燃料和水
把炭装在筥中,大块的炭用炭挝捣碎,用火䇲夹住放入风炉。(烤茶煮茶的最好燃料是木炭,其次是硬柴。沾了油腻的柴以及朽坏的木料都不适合做煮茶燃料);
其后将水用漉水囊过滤后,倒入水方。风炉上架鍑(茶釜),用瓢从水方中舀水,倒进鍑。(陆羽将水源分为三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3、煮茶
煮茶时,水分为三沸,出现第一沸时(如鱼目,气泡微有声),加入定量的盐;第二沸(如涌泉连珠)时用勺子舀出一勺,并放入茶末;等到水三沸(如腾波鼓浪)时,将舀出的第二沸倒入沸水中止沸,以培育汤花。
4、酌茶
最后,将茶汤舀入碗中,其中有沫、饽、花(汤花薄的称为“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称为“花”),分酌时,必须注意沫与饽要分配平均,最后将茶具清理干净,放入原位即可。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饮茶方式今天先说到这里,还有哪些未提及的饮茶方式,请茶友们多多补充哦~~~
好了,关于《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茶文化和《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茶文化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