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沈沐
图丨网络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但却做不到世界第一茶叶强国。
2016年,中国茶企出口总额14.8亿美元,还不及立顿的一半;
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近三百万吨,却要从印度大量进口茶叶;
但在中国茶叶如日中天时,别说立顿,整个英国都在求多赏赐一些茶叶;从中国偷来的茶树,也还没种在印度的土地上。
时至今日,昔日的茶叶帝国却只能屈居于英国和印度之下,这些外企做了什么?中国茶企真的毫无还手之力吗?
今天,沈沐就来细致分析中国茶叶的两大强敌——英国立顿和印度红茶!
拼配带来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立顿红茶的拼配技术领先全球,体现在广泛的原料产地,红茶茶包中的茶叶,来自于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等不同国家。
根据中国等亚洲国家对绿茶的喜爱,立顿也有对应的品饮手段,原料采用黄山、四川等产地的绿茶,再将各种茶叶拼配而形成相对统一的口感。
立顿为了茶品的标准化,每年都投入海量的研发资金到拼配技术上,其中有经验老道的品茶专家,和精通茶叶科学的拼配师,才能使拼配后的茶叶口感更均衡。
而设立在英国的立顿拼配总部,则是最前沿的拼配技术研发中心,这里每年都会根据各地的不同茶叶,灵活设计拼配方案,以保证全世界的消费者喝到的都是同一个味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人可能觉得所有茶都是千篇一律,还有什么品饮价值可言,但立顿要做的,不是研究茶叶的真意,而是让茶叶成为最大众的消费品。
而且只有了解拼配技术的内行人才知道,让每一份茶包都能保持口感相同要多难,这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办到。
在茶叶小白阶段时,买茶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第一是茶叶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同产地,不同品牌,不知道哪种茶最适合自己。
第二是茶叶价格的忽高忽低,让人患得患失,价格低了觉得是品质有问题,价格高了又觉得是炒作的溢价,怎么买心里都不舒服。
而面对国内茶叶的这种怪象,立顿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拼配技术。
首先拼配稳定了产品口味和品质,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既然所有茶的品质都一样,那选茶自然不用那么纠结。
其次,拼配为工业化和标准化铺平了道路,拼配法使立顿突破了产地和产量的束缚,也产生了以生产成本为标准的定价模式,使价格变得透明统一。
国内的立顿精选红茶,每包0.4元,折算成每克只要2毛钱,而先进拼配技术使这些茶的品质还能相对稳定,好喝又便宜,这就是工业化带来的成本优势。
现在业内盛行的,靠讲故事和大师站台来哄抬价格,茶叶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导致茶客对茶叶及茶企信任度不足,这就是困扰着我国茶行业的魔咒。
好在茶行业已经意识到了拼配的重要性,特别是普洱茶界,在很早就使用了拼配技术,比如勐海茶厂的7572、下关茶厂的销法沱等等,都是拼配的集大成作。
拼配能带来标准化,但这份技术底蕴,一直是横在我国茶行业面前的一座大山,从这个角度看,一茶一味不仅是中国茶叶引以为傲的特色,也是制约标准化的紧箍。
而规模化也是难点,10年前我国茶企就号称7万家,但规模化茶企寥寥无几,国内的龙头“天福茗茶”,去年营收不及市场的百分之一。
沈沐之前看到了一个问题:中国茶叶十大品牌都是谁?下面有茶友回复到: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云南普洱、西湖龙井、信阳毛尖...
看这位茶友如数家珍般把各地的名茶都点了一遍,却见提问的人回复到:你是不是傻?我问的是茶叶品牌,不是各地名茶!
这就点明了一个误区,西湖龙井等名茶不是品牌,而是区域公共品牌,这其实也是国内茶叶的一个痛点——有“牌”无“名”。
上海天泰茶叶科技董事长叶扬升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茶商七八万家,但大多弱小,规模上亿的茶叶企业凤毛麟角。
连人民日报也曾发布《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 》一文,指出我国缺少知名品牌的事实。
特别是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茶国后,很多茶企就一直想逆转这个尴尬的事实,但凡有点能力的企业,都在不惜余力地打造自己品牌,都像成为下一个立顿。
国人奋勇直追,茶企想把做大做强的愿景是没有错的,但过犹不及,打造知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且品牌不仅需要竭力宣传和刻意营销,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过硬,茶叶品质卓越,才能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就现在来说,很多人买茶都是先看品种,再看产地,最后才看品牌。对各产地名茶的名茶如数家珍,却对具体的茶企品牌知之甚少。
也正是因为规模化之路遥遥无期,所以现在国内力推的就是区域公共品牌,只有把当地的小部分好茶知名度提上去,这个地方的茶叶才能被市场看到,当地其他的茶叶也能分一口汤,
这种抱团取暖,先富带动后富的集体化方式,也是国内茶行业摸索出的好办法之一。毕竟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啊。
或许只有先达到标准化,才能很好进行规模化,乃至后来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话说回来,不管做什么,质量都要摆在第一位。质量关把控好,大事可成。
现代化的茶叶分销体系
要把中国茶行业做大做强,销售渠道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因为饮茶人群相对固定,以及茶叶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现在中国茶叶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茶叶集散市场和线下专卖店。
而立顿茶包却能像任何一种日常消费品一样,出现在商超和便利店,茶包的包装方式,使立顿可以在任何渠道销售,且对产品品质没有任何影响。
专注于卖茶的品牌观念
立顿红茶的品牌观念,也是做得很到位的一个点。从创始之初到现在,“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的口号一直喊到深入人心。
从92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立顿就明白要想在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立足,就必须有所创新,紧密联系消费者,沟通步伐永不止步。
同时各种广告和活动的目的也很明显,都是为了品牌变得更响亮,茶叶的销路更好,这是因为立顿红茶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但也是扬长避短的体现。
反观现在国内的一些茶企,每次发布新茶时不编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请一些专家学者来站台,都觉得缺点什么,好像没有这些包装,都不好意思卖一样。
不与消费者交流,喜欢通过包装,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过分重视茶文化,钻研茶道和品茶工序,后果就是亲手葬送掉中国茶的未来。
茶叶需要内涵,但更需要消费,现在国内的茶叶消费市场尚未被完全开拓,还有很多普罗大众对茶叶的理解仅限于路边摊贩上的十元一斤。
这些人对茶没什么了解,觉得不过就是一种带味道的饮料罢了,更别说学习茶文化和茶道知识,别笑这些人不懂事,这正是茶文化普及不到位的表现。
要想调动最广大人民的饮茶积极性,就要先返璞归真,先让他们品尝到好茶的味道即可,也就是说既然他们只想喝茶,那我们就只需要把一杯茶做好即可。
说到这里,可能有茶友要骂我数典忘祖了,但从古至今,茶叶都并非只有高山流水般淡雅一面,而是还富有浓厚的民间烟火气。
在茶文化繁荣的宋朝,不仅皇帝宋徽宗喜欢品茶,朝廷重臣也喜欢斗茶,君子侠客也喜爱饮茶,就连街头的寻常人家,桌上一杯茶都是必不可少的。
想要把国内茶行业做强做大,就不能只靠茶道和文化底蕴,而是要让每一个国人都能喝到平价好茶,都能体验到舌尖上的那一抹茶韵。
立顿不是中国茶叶的敌人
平复好心态后,我们就可以来纠正看问题的角度了,那就是立顿是否是制约中国茶叶发展的一座大山?错!
立顿茶企的定位,和我国大多数茶企的定位,可以说有着云泥之别。立顿红茶的本质,是一种即冲即饮的风味饮料,本质是快速消费品。
这种定位和西方人对茶叶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外国人一直认为茶就是一种饮料,和可乐和咖啡都是一种东西,而以中国为首的东方人,却把茶叶升华到了一重境界。
因为茶叶中内含的咖啡碱,具有很好的提神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参禅顿悟,这和佛道两家的宗教思想都是一致的,那句著名的“禅茶一味”就是这个意思。
而到了文化昌盛的北宋时期,士大夫们以茶会友,品茶修身。咏茶笃志,真正把茶文化发展壮大,并衍生出了茶道、茶艺等亚文化。
我们不仅喝茶,还从茶中悟道。喝茶,是对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丰富,不仅能解口腹之欲,还能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
定位截然不同,消费人群大相径庭,自然也犯不上挤占市场,事实上立顿茶和中国传统茶就是两个方向,这和现在餐饮业盛传的外卖挤占线下餐馆还不一样。
立顿真正影响到的领域,是国内那些专做袋泡茶的茶企,在立顿风头正盛的那几年,市场的袋泡茶只有两种,一种是立顿,一种是其他牌子,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近年来随着立顿的式微和新兴茶经济的兴起,很多后起之秀都向立顿发起了冲锋的号角。
其中有采用新拼配方式来丰富口味的,比如果香的蜜桃乌龙茶、花草香的桂花乌龙,以及主打养生的红豆薏米茶。
有刻苦研发新工艺的,立顿是把完整茶叶打碎混合,那我们就要更上一层楼,茶包采用完整茶叶、茶叶提取成粉末再二次冲泡、纯物理工艺快速出茶的“冷萃茶,都是现在的新兴茶企的制胜法宝。
还有在视觉形象和下功夫的,比如紧抓女性用户,把茶包设计成服装造型,再把包装盒设计成小衣柜的。
最后还有玩新营销概念的,为了使茶叶日常消费的概念深入人心,现在大家都推出了7种口味的星期茶概念,这和老人们所说的“口粮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口味多样、视觉形象、营销概念,立顿当年在国内攻城占地时所用的手段,现在被新茶企们用得炉火纯青,可以说现在的袋装茶市场,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尽管老一代的饮茶人,对这种花里胡哨的茶叶嗤之以鼻,尽管热饮慢啜,是对茶叶的尊重,但中国茶叶如果想突出重围,就不得不颠覆一些传统。
这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迎合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小包装茶叶品牌,可能不失为中国茶叶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茶企生产能力还不够强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贵州茅台,英国立顿等龙头企业能有今天的地位,与有口皆碑的品牌效益都是关系甚密的。
茶业的本质是农业,而我国现在是农业大国,却还做不到农业强国,不管是制茶技术,还是茶叶亩产量,又或者是茶行业的人才培养,都还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当国内茶行业拥有先进技术设备时,生产效率和产量才会稳步提高,茶叶成本才会降下来,茶企和茶农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整个茶叶行业才能实现闭环良性发展。
从世界第一到跌下神坛,中国茶叶已经沉寂了太久,而在其逐渐复苏的今日,一些国人却想要拔苗助长,恨不得明天就能超越立顿,后天就能吊打印度红茶,
但沈沐想说的是,请给中国茶企一点追赶的时间,现在中国的茶叶大企业,大多是从改革开放后,才从国企改建过来的。
发展时间不过短短三十年,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成熟,单个企业的体量,比不过百年巨头立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也请大家放心,中国茶叶重回巅峰的时间不会长,目前,我国人均茶叶消耗量达到1千克,是十年前的三倍多,平均年增长率为10.89%。
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占总人口的36%,相比人口总数远未饱和。预计到2022年,中国茶产业将突破万亿规模,成为当之无愧的茶叶帝国。
而立顿却陷入了“中年困境”,不仅销量逐年下滑,而且因为前景堪忧而被母公司联合利华抛弃。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立顿等外国茶企当年得以崛起,是清王朝的积贫积弱,也是日不落帝国的如日中天。
而到了百年后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茶企业必将乘风破浪,成为世界茶叶中最闪亮的那颗红星!
用户评论
哎呀,这个评论说的好实在哪!我一直以为中国茶才是最好的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没想过英国的立顿能这么牛,看来真的是世界都得看他们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印度红茶也挺有名的,原来第二名就是他们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的茶叶难道真的不如英印两个国家?这个观点让我对传统有了新的认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中国的品牌需要努力了,希望未来能追上英国立顿和印度的水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立顿红茶泡起来真是香气四溢啊,喝得我整个人都舒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茶叶还要落后几年"?这评论吓了我一跳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全球茶饮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挺有意思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印度的红茶种类真多,口感各不相同,真是令人惊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中国茶有偏好的朋友可能得换换了,或许立顿更能满足你的味蕾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茶叶再进步需要几年"?期待能看到中国的茶文化复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都挺喝印度阿萨姆红茶的,它那醇厚的味道真是太棒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中国的普洱也非常值得尝试,这个观点让人开始对中国茶充满期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立顿和印度红茶在全球市场如此瞩目,对中国茶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茶叶要落后"?这话有点沉重,但愿我们能以开放心态理解并持续进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人喝的不仅是茶,更是文化,希望这句评论能够促使更多人去探索各种好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立顿红茶真的是全球人民都能接受的味道,并不比中国茶少些什么。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的茶叶市场如此广阔,未来潜力巨大。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印度红茶的种类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款都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英国立顿成为第一?可能西方市场的口味更适合他们吧,中国茶的魅力也令人无法忽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茶叶的确底蕴深厚,未来能否追上英印的脚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