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帝茶网—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文化  茶源茶史 > 社会生活的茶文化

社会生活的茶文化

时间:2024-06-15 17:10:54 作者:益帝茶网 阅读:35°C

茶文化与社会生活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茶字拆开,上为草,下为木,中间是人,即“人在草木间”,非常形象直观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饮茶,把山林的一片树叶化为手中一杯香茗,将天地孕育之物化为日常生活之用。平凡的日常

茶文化与社会生活

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茶字拆开,上为草,下为木,中间是人,即“人在草木间”,非常形象直观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饮茶,把山林的一片树叶化为手中一杯香茗,将天地孕育之物化为日常生活之用。平凡的日常生活习俗蕴化出神奇的妙用和无穷的情趣。

一、茶与生活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及于边疆塞外,并传至播域外,形成了地域广泛的茶文化。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当时黄河流域一带关西、山东等地,闾阎村落之百姓皆吃茶,甚至超过对食物的欲望,“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唐代社会各阶层饮茶的风气都很兴盛,上至宫廷、官员、文人,下至城乡百姓,均热衷于饮茶。诗人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描述的是吴兴新产紫笋贡茶被快马加鞭送来京城的情景。陕西法门寺出土了唐僖宗供奉的金银质地极其精美的全套御用茶具。

唐代君主为巩固君臣关系,经常赐茶给大臣,大臣获赐就要写表谢茶,有武官自己不会写还要请人代写。一众文人墨客也经常互赠新茶举行茶会饮茶赛诗。

初唐时普遍饮用野生茶,认为人工培育的茶不如野生茶。饮茶风气流行后,野生茶的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人工培育的茶产量充足且滋味醇厚,因此获得更多人的青睐。陆羽《茶经-八之出》载茶叶产地共8道43州44县(唐代最多时有98个州郡),反映了唐代中期的茶叶生产盛况,现在的茶叶生产地域格局当时已基本成型。

茶风盛行带来了城乡的茶业兴起。中晚唐时期日本僧人圆仁入中土求佛法,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中记载他经过的十来个村庄,都有村里人供茶给他饮用;城市也出现了茶馆。茶叶在回鹘、吐蕃、南诏等地也广受欢迎,朝鲜、日本、越南以及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兴起饮茶风俗,甚至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

饮茶之风带动了唐代茶叶贸易的大发展,为茶叶的生产和贸易提供了发展动力。茶叶作为消费品的特点,一是其产地和消费地不重合,北方饮茶消费人口多,而南方产茶量多,遂形成“南茶北运”的商贸格局,出现了行商和坐商、官商和私商等群体。

二是茶叶单位价值较高,成为理想的长途贸易大宗商品,当时浮梁、歙州等地都是国际性的茶叶交易中心,形成了茶区贸易市场、草市贸易市场、城市贸易市场、边疆贸易市场等各自承担相应功能的不同层级市场,共同构成唐代茶叶贸易流通网络体系。

三是茶叶贸易可获巨额利润,不少茶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大贾。

二、茶与文化

唐人在频繁的茶艺活动中逐渐摆脱了之前饮茶的原始粗糙之气,茶文化浸淫于繁荣鼎盛的儒、释、道诸家思想并充分汲取滋养茶道思想初步形成,追求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为茶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最早提出:“孰知茶道全而真,惟有丹丘得如此。”裴汶《茶述》、元稹《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诗文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茶之道意。

融入唐人日常生活之饮茶,激发了士子文人的情思和审美。唐代以前至唐前期,茶诗寥寥无几,中唐以后,涉及茶事的诗歌、小说越来越多,呈快速增多之势。唐中期58人作158首,唐后期55人作233首。《全唐诗》中,109首诗名含有“茶”或“茗”,内容有“茶”字的394首,有“茗”字的153首,合计547首。

唐代茶诗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体裁广泛、质量上乘,风格多变。盛唐茶诗以五言律诗为主,中晚唐则古诗、绝句、律诗兼备,五言、七言、杂言并存。茶诗攒天地于尺牍、容时光于瞬间,体现出典雅细致、轻松活泼、自由自在、平易近人的情趣。

茶事在唐代广泛进入小说戏剧等各类文学作品中。如:冯贽《云仙杂记》、尉迟偓《中朝故事》、刘肃《大唐新语》、段成式《酉阳杂俎》、苏鄂《杜阳杂编》、王定保《唐摭言》、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孙光宪《北梦琐言》、佚名《玉泉子》等,都记载了不少唐人茶事。

茶与绘画、书法、碑文、雕绘等艺术门类深度融合。如: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佚名《宫乐图》和周昉《调琴啜茗图》、草书书法家怀素《苦笋贴》等,扩展了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北京故宫博物院2023年秋举办的“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中有不少描绘饮茶生活的画作。

一幅幅古画印证了饮茶风俗的变迁:文征明《茶具十咏图轴》,一人独坐草堂品茗,堂后郁郁松树、曲径通幽,可见侧室陈列的茶具,有一童子正在吹火煎茶……画卷上方有楷书《茶具十咏》。文征明《惠山茶会图卷》,以天下第二泉的二泉亭为中心,描绘了与友人品茗谈诗的雅聚场景。

仇英《竹园品古图页》,文人于庭院中赏鉴古玩字画,一童子在屏风后使用风炉煎茶,一侍女手托茶盏旁立,人物、陈设、雅事、环境、气氛,和谐自然。清代的《西园雅集图轴》中有苏轼、米芾等16位名家名士的画像;还有 弘历《竹炉山房图轴》,唐寅《事茗图卷》……

描绘茶事的《是一是二图》可证中国饮茶风俗的流变与发展:构图是宋人绘画技法,图中的乾隆身着汉装,手持宋代定窑茶杯,茶壶是明代青花瓷,茶几上陈列新石器时期的玉璧、商代的青铜觚,还有西洋风格的圆桌……足见茶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密切相关。

三、茶与器具

据考古发现,战国以后,尚无茶托,饮茶用碗。南北朝才有了茶托与茶盏的组合。唐朝时,相传是崔宁之女发明了茶托茶盏,两件茶具的组合已广泛见于文献和图画。如何判断茶画图中之盏所盛为茶为酒?如直接举盏为酒,因为酒温;举置盏之托为茶,因为茶汤滚烫。

山西省长治市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茶事的原貌。河南省洛阳市白居易故居宅院出土有白釉茶盏茶托和茶渣滤斗。出土于新疆的唐代屏风画《弈棋仕女图》中有一帧《托盏仕女图》,仕女手持高足托盘和高足杯,为正在对弈的主人奉茶。可证唐代饮茶之风已通过丝绸之路盛行于西域地区。

河北张家口市墓葬壁画备茶图有辽代茶具盏托和黄釉渣斗,可知辽人饮茶习俗与宋人基本无二。《春宴图》上,宋代文人雅聚,围坐于长方形茶桌周边,桌上有茶盘和托盏,大桌旁有备茶小桌——茶盏、茶匙、茶罐、汤瓶、茶炉,一应俱全。

故宫博物院有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茶壶——铜胎珐琅山水花鸟图八棱提梁,集珐琅、金属、星彩玻璃等多种材质于一体,造型仿西洋式样风格,图案为中国传统绘画笔法,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德国麦森瓷厂烧制的珐琅彩描金茶壶上都是中国人物图像,英国沃克斯豪尔瓷厂的仿青花瓷茶叶罐,明末清初来自琉球王国的茶具,美国出品的哑光釉茶叶罐……一杯香茗环宇飘香,茶叶传播沟通世界。

从贵州侗族敬神奉茶之用具,到金代点茶用具组合,从民间的黑陶茶壶,到乾隆御用的扎卜扎雅木刻诗句茶碗,从茶马古道的马鞍马具,到清代的茶叶销售执照“茶引”……《茶事图像》反映了茶文化在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那一片神奇的树叶,以其天地之灵的气韵清香,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博大精深意蕴悠长的茶文化。

清代贡茶品类繁多,有桶装的安徽霍山出产的珠兰茶、银针茶、梅片茶。有清宫珍藏的普洱茶饼,茶盒共三层,每层七行,每行可放置茶饼七个,一共84块,茶饼包装精美,茶盒里有黄单,引用《本草纲目拾遗》介绍茶之功用:“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口噙之,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出血者,擦研敷之即愈。”

茶与绘画的结缘,是中国绘画史上极具历史意蕴和社会情趣的美术题材和文化现象,让茶从生活中的简单饮品,升华成为艺术,积淀文化意涵,具有了哲学意趣和人文情怀。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画作里,一套精致的茶具,几杯清澈的茗茶,或是花前月下,或是古老茶楼,或是清风明月鸟语花香,或是二三知己山高水长,超尘脱俗风月无边的茶会总是令人神往……。

    本文地址:https://www.yidicha.com/article/14090.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中国名茶故事:祁门红茶
    天气渐冷,可以多喝红茶,红茶是所有茶类中含糖量最高的。能够养胃暖胃、消除疲劳、补充能..
    立顿打败中国7万茶企?如今的它举步维艰,中国茶却蒸蒸日上
    2008年,新华社记者发了一篇《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立顿一年》的文章,当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
    皇帝爱饮什么茶?
    自从茶问世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客钟爱的饮品,物以稀为贵,好茶自然也是珍贵至极,因而古代君王..

    Copyright © 2002-2024 益帝茶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6 免责声明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