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帝茶网—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文化  茶风茶俗 > 黄茶新手科普|黄茶和绿茶的口感到底有什么区别?

黄茶新手科普|黄茶和绿茶的口感到底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4-10-26 11:44:08 作者: 阅读:59°C

黄茶,是六大茶类里最少被提及到的茶。采制工艺上,与绿茶挨近,不过多了一道焖黄工艺,以至于人们以为黄茶是绿茶;黄茶的质量特征是黄叶黄汤,叶底、干茶皆显黄亮,也有人

黄茶,是六大茶类里最少被提及到的茶。采制工艺上,与绿茶挨近,不过多了一道焖黄工艺,以至于人们以为黄茶是绿茶;黄茶的质量特征是黄叶黄汤,叶底、干茶皆显黄亮,也有人以为这是绿茶做坏了茶。

尽管黄茶前史悠久,但绿茶当道,加之被商场赋予的“山寨”绿茶光环,焖黄工艺逐步萎靡。黄茶产区不多,君山、蒙山、霍山为盛。大别山走势西低东高,千米以上高山尽聚于安徽西部的六安、霍山、金寨、岳西、潜山、舒城等诸县市。沿着大别山的沟谷,自豫南至皖西,构成了一条我国长江以北最为重要的茶叶走廊。霍山的黄茶,夹杂在一众绿茶中,最为“难过”。

霍山县以山为名,地属六安市统辖,。霍山县产茶的前史已有2000多年,但在唐朝曾经,霍山所产之茶皆称之为“寿州黄芽”、“霍山小团”。霍山黄芽之名,最早见于唐中书舍人李肇所著文献《国史补》:“习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茶学家詹罗九先生以为,霍山黄芽之名,盖因它幼嫩芽叶色泽嫩黄,故称之为黄芽。由于唐朝都是出产蒸青团茶,像现在的炒青散茶还未呈现,更不用说黄茶制法。

​黄茶的制茶技艺明朝才开端呈现并渐趋老练。其时霍山就有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等系列黄茶,并有共同的加工工艺,小茶摊黄,大茶堆焖,这也正是黄茶与绿茶在制法上的底子差异地点。

黄小茶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黄大茶是一芽五六叶,黄小茶采制技艺难度较大,自清初以来,都没有像黄大茶那样遍及和热销不衰,故除供奉朝廷的黄芽外,绿茶很多鼓起并逐步替代了黄小茶。民国今后,贡茶跟着末代皇帝倒台而被撤销,霍山黄芽也挨近绝迹,仅闻其名,未见其茶。尔后,霍山所产之茶也多为炒青绿茶和黄大茶。

新中国树立初期,要用茶叶来换外汇,而苏联人喜爱喝红茶,不喝绿茶。为执行国家确保外销的茶叶运营政策,霍山县其时悉数改制红茶,约束各种内销茶的出产。这一波“绿改红”的浪潮一向持续到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苏关系决裂,霍山发动了“红改绿”。

1970年安徽省正式发动康复开发名优茶运动,康复的第一个前史名茶就是霍山黄芽。但霍山黄芽究竟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史料上没有制法记载,只要一个称号。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地曾有茶农做黄小茶黄芽茶卖往山东一带,县农业局派茶叶专员和茶农一同造访当地白叟,并于1972年成功试制霍山黄芽14斤。第二年,又布点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三处制造霍山黄芽178斤。一个挨近绝迹的茶类,这才算保留了下来。

现在,霍山县的茶叶年产量7000吨左右,炒青绿茶、黄大茶、黄芽的份额大致是3:2:1大概在1300吨左右。霍山黄芽刚刚康复时多销往天津、北京,现在则以本省淮北、淮南区域为主,国际上则首要出口德国、荷兰、美国和俄罗斯;黄大茶多年来的传统商场是山东等北方区域,当地老百姓很喜爱这种价格不贵、烤得焦香滋味重的茶叶。炒青绿茶则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欧盟和非洲。

手艺黄茶的制造在乌米尖的茶农家,仍是很常见的。上午采回来的鲜叶,薄薄地摊放在团簸内,在通风阴凉处晾了两三个小时,芽叶外表的水分和青草气现已发出得差不多了。下午17点左右,开端炒制黄芽毛茶。

先往大铁锅中舀入少数清水,然后朝灶台里添炭生火。往锅里加水,则是为了避免在生火的进程中糊锅。木炭是一项难以疏忽的本钱,炒上二两毛茶就要耗费掉一两斤炭,耗费很快,一斤木炭就需求3元左右。等火生起来了,把锅里的水舀掉,用洁净软布把锅底擦干。

全部准备就绪,便开端炒茶的第一道工序:杀青。与在绿茶产区常见的徒手杀青不一样,这儿杀青的东西是芒花帚,在锅内快速呈三允许同一方向运动,让鲜叶在频频地挑、拔、捺办法改变中充分地发出水分。挑,是悄悄抛起来;拔,是让鲜叶移动方位;捺,是轻轻用力往下按。要诀是让芒花帚把鲜叶带动起来,不在锅的中心逗留。由于锅心温度最高,简单焦边。杀青要高温、快炒,直至叶质柔软,出来的叶子才更鲜亮,光泽度更好。

经过生熟锅杀青做形后的茶叶需及时摊晾,待芽叶冷却回软后用竹制烘笼烘焙,初烘首要是起到流失水分,让黄芽形状固定。烘顶温度120℃左右,每烘笼投叶量为2~4锅杀青叶,需求高温、勤翻、快烘,直至茶叶稍有刺手感,约七成干时下烘。

初烘后的茶叶,要趁热摊放于团簸内,放置8~10个小时。待回潮变软,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暴露,然后除掉杂质。此摊放进程是霍山黄芽共同质量构成的要害,茶叶摊放的厚度,摊放的时刻都要适可而止,不然就不能制出具有共同香气、口味的好茶。

摊晾后还要进行复烘,烘顶温度90℃左右,2~3分钟翻一次,烘至九成干,,持续摊放2~3天,这是黄芽质量构成的延伸,直至干茶色泽淡绿微黄披毫。

拣去飘叶、黄片、芒花毛等杂质后,进入最终一道工序足火,也是霍山黄芽香气凹凸的要害步骤。这时烘顶温度保持在70℃左右,每4分钟翻一次,并跟着茶叶枯燥程度,逐步减少翻烘时刻,翻烘时要轻、快、勤。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便可趁热装筒密封。

与绿茶比较,黄茶的制法最要害的就是焖黄工序。用科学的办法解说:经过焖黄的湿热效果,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A(绿色)下降、叶绿素B(黄色)添加,茶色由碧绿变为微黄。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发作氧化,然后添加了可溶性糖,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进而到达添加茶汤甜美的意图。

制造黄茶的闷堆技能一般有几种方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黄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焖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纳不同的闷堆技能,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构成的黄茶质量也各有不同。

黄茶制造工艺费时吃力,不明就理的人又早已先入为主的把黄茶当绿茶,顾客也不认可黄色的卖相。商场状况是,绿茶又比黄茶好卖,这让传统黄茶工艺日渐式微。为了习惯商场,茶厂开端把焖黄的时刻缩短一点,到达商场需求的干茶色彩后,就立刻进行复烘。有时候为了赶最好卖的春茶季,放置的时刻更是相应缩短。而现在商场上的霍山黄芽在质量上也大多更为挨近绿茶。

做自己仍是持续做“亲属”,这是现已困扰了黄茶100多年的难题了。

用户评论

一尾流莺

黄茶与绿茶相比,口感更为醇厚一些,喝起来更加柔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初

黄茶的香气比绿茶要淡一些,但回甘更加持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心锁爱

我觉得黄茶的味道更接近于绿茶和乌龙茶之间的过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呆

喜欢黄茶的人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甜味,而绿茶则比较清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我更喜欢黄茶的口感,因为它的味道不会像绿茶那样刺激喉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对于不习惯绿茶的人来说,试试黄茶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黄茶的泡发时间比绿茶长一些,这可能是导致其口感不同的一个原因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黄茶的叶子看起来好像比绿茶的要大一些,这是否也影响了它们的口感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黄茶的工艺过程中发酵的时间更长,这也是它与绿茶在口味上的主要差异之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要尝试新的茶叶品种,可以先从黄茶开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黄茶的颜色通常会比绿茶深一些,这可能也是它们口感的另一个区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有的人说黄茶有轻微的果香,是不是这就是它们口感独特的部分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深至命

我对黄茶的印象是它的颜色偏黄,口感也比较温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如果你不喜欢绿茶的苦涩感,可以试一下黄茶,可能会有惊喜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发现黄茶的汤色很好看,而且入口感觉非常顺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有人告诉我,黄茶的口感更适合搭配点心一起享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虽然黄茶的制作过程复杂,但是品尝后的感受真的很值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很多人都说,喝了黄茶之后会感觉到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如果你对绿茶不太满意,不妨试着转换一下口味,去尝一尝黄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黄茶品牌,推荐给想尝试新口味的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yidicha.com/article/19423.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插花图片鉴赏
    插花图片鉴赏,简单又漂亮的插画艺术,一个简单的花器,加上一束下班后买来的鲜花,或拾得的一..
    普洱茶中的茶禅一味
    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释道思想中,品茗意境是宁静而淡泊。云南普洱茶无论在生长、加工、饮用..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1.心是身上的灯王阳明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

    Copyright © 2002-2024 益帝茶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6 免责声明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